足球漫谈 主裁判的选位
评价一个好的裁判员除了执法的尺度及相关内容,跑动路线也是裁判员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合理的跑动路线对事件的发生会有更清晰的角度。而且好的选位不会让自己卷入到比赛当中,可以确保比赛的流畅性。
目前国内外均采用对角线裁判制,要求裁判员的位置保持在球的左侧后方距球10-15米,与助理裁判员保持密切的联系。裁判员所选的位置避免与双方队员的位置重叠。裁判员不应影响队员的活动与传球路线。裁判员要快速通过中场。对角线裁判制是沿球场的对角线方向活动,但并不意味着裁判员的活动不能离开这条线,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跑动路线。根据目前国内外的不同跑动路线可以归纳为四种:大S形跑、跟踪跑、小S形跑和直线跑。
现在各队都有自己的技术风格与战术特点,应变能力也很强,他们往往在比赛中根据不同对象改变自己的打法。因此,裁判员不能一成不变地采用一种跑动路线来执行一场比赛,裁判员也应具有应变能力,根据不同的打法与特点,采用不同的跑动路线。例如,某队采用长传为主的打法,裁判员可采用直线或小S形跑;某队以短传为主,稳扎稳打,层层推进,裁判员可采用跟踪跑等。总之,裁判员的跑动路线也要随着不同情况而有所改变。裁判员在选择采用跑动路线时也应考虑到场地、气候情况及本人体力状况而有所变化。如气候炎热、比赛场地地势高、裁判员体力差的情况下,则应采用较为节省体力的跑动路线。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要求裁判员有很强的控制比赛能力,这种能力由多种因素组成,判罚后的跑动与选位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现代足球比赛大多采用全面进攻和全面防守的打法,造成局部地区人数上优势,因此,双方身体接触增多,争夺更为激烈,队员之间冲突加剧,这种冲突往往发生在某队员犯规后双方队员脱离接触前,所以,在某队员犯规,裁判员如能及时到达犯规地点采取一定措施。例如:队员动作粗野或带危险性犯规时,比赛中双方犯规次数增多,比赛气氛紧张,出现侵人犯规时,裁判员应及时到达犯规地点使双方队员尽早脱离接触,即可避免事态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使比赛正常地进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