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总结中国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要点
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 pSS)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我国患病率为0.29%~0.77%,国外报道可达6%,近年仍有增多趋势。近日,在“第九届儿童风湿免疫国际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学习班”会议上,
pSS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可局限于口、眼干燥症,也可累及全身各系统。据统计,30%~40%的患者可出现系统性损害,70%的患者anti-SSA阳性。此外,pSS患者的淋巴瘤风险较高。
该分类标准改进主要体现在:1.对每条分类条目进行打分,给予不同权重;2.血清中抗SSB/La抗体不再作为pSS分类条目
pSS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病毒因素,其发病机制与T细胞、B细胞和唾液腺上皮细胞(SGEC)有关。
在免疫遗传因素方面,中国新发现的pSS易感基因有GTF21,其中编号为rs117026326的变异仍是汉族人群pSS的最强相关位点。美国发现的pSS关联基因则有HLA-6p21等29个位点。
在病毒感染因素方面,1986年美国首先在pSS患者唇腺上皮细胞中找到了EB病毒相关抗原。中国则发现pSS患者唇腺和肾脏EB病毒早期抗原阳性,这说明EB病毒抗原刺激机体的抗原提呈细胞和/或淋巴细胞导致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此外,口腔疱疹病毒与pSS发病亦相关。
近年来有关pSS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抗α-胞衬蛋白抗体是pSS中的一个重要抗体。α-胞衬蛋白是构成上皮细胞骨架的成分,能被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内颗粒中的酶类分解成单一的155kD片段,可以通过内在的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颗粒的释放诱导与pSS有关的自身抗原产生。
同时,pSS的发病也与上皮基质相互作用蛋白1(EPSTI1)表达异常有关。pSS患者的B细胞异常高表达EPSTI1,促进TLR9介导的B细胞活化、NFκB通路活化,下调IkBα、促进p65磷酸化。
张奉春教授汇总了国内外pSS患病率的相关研究,将不同人群的pSS患病率总结如下: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pSS患者绝大多数为女性,这与各国研究相符。然而,我国pSS在各年龄段均可累及,发病高峰在45岁左右,较欧洲患者起病早5-10年。
在我国研究中,pSS患者首发症状以口眼干为主,共482例,占75.3%。其次为关节肿痛36.4% (233例)、猖獗龋齿23.6%(51例)、腮腺肿大14.2%(91例)、血细胞减少12.2%(78例)、发热9.8%(63例)、紫癜7.8%(50例)。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pSS患者口干、眼干症状较欧洲国家少见,但口腔科、眼科客观检查阳性率高,可能因我国患者起病年龄早,从而唾液腺、 泪腺等外分泌腺受累程度轻,且患者对口干、眼干欠重视,导致口眼干症状及客观检查不一致。
此外,我国出现系统损害的pSS患者比例高,约90%,肺、肾、肝脏受累比例也明显增高,考虑与检测方法进步、可及时发现早期内脏损害相关;其中pSS患者关节受累突出,且合并关节肿痛的患者近半数类风湿因子(RF)阳性,应谨慎鉴别是否为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RA)。
在会上,张奉春教授将中国pSS的多脏器损伤评估及相关自身免疫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
北京协和医院的1320例pSS患者平均随诊年限为4.2年,共29例(2.2%)发生恶性肿瘤,淋巴瘤8例。我国淋巴瘤发生率为3.15/百万人口,可见pSS患淋巴瘤的危险性升高至48.1倍。
肝脏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外分泌腺,肝功能异常是pSS的重要表现之一,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常与PBC合并存在。但需要注意的是,从2009年开展至今的系列前瞻队列研究提示,PBC是不同于pSS的一类疾病!
Mikulicz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双侧慢性泪腺炎,同时伴有双侧腮腺肿大,可合并肝、脾、淋巴结肿大。其发病真正原因尚未阐明,是炎性还是肿瘤性病变尚无定论。由于其腮腺肿大的特征,曾有研究者认为Mikulicz病是pSS的表现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该病应属于IgG4-RD范畴,而不是pSS。
在我国研究中,全国16家中心纳入符合pSS入选标准的患者1154例,失访320例,834例纳入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规律随访358例,其中女性占96.1%,男性3.9% (24.6:1.0),中位年龄49.5岁。
在北京协和医院规律随访的358例患者中,有48例死亡,死因分析如下所示:
如活动性全身性疾病(指clin ESSDAI score≥1),且器官损害或病情严重,可考虑采用全身性治疗;
严重症状的患者,建议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并不高于0.5mg/kg体重的口服激素治疗;
后续要在临床允许的前提下尽快将激素减量直至减停,或在口服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将激素减量至5mg/d及以下。
治疗SS的免疫抑制剂有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硫唑嘌吟、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等;
但没有任何数据支持某种免疫抑制剂优于其他药物,也没有数据提示合井某些系统的损害更适合选用某种免疫抑制剂;
最佳适应证可能是与冷球蛋白血症相关的血管炎。如治疗失败,可使用贝利尤单抗作为补救治疗;
井非所有的活动性全身性SS需要全身药物治疗、需要评估其治疗风险及获益,治疗时一般遵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顺序(或联合)使用。
pSS是一常见的自身免疫病,中国患者有自己的特征。张奉春教授强调,并非所有的活动性全身性SS需要全身药物治疗、需要评估其治疗风险及获益,治疗时一般遵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顺序(或联合)使用。然而,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长期招聘线.风湿免疫科临床实用技能、误诊病例、临床用药、有趣的内容;2.风湿免疫科医生有趣的诊疗故事;3.风湿免疫科领域重磅进展;4.其他(风湿免疫科医生感兴趣的内容即可)。
(来稿必回复)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